今年6月,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下发的《关于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强化桂林中心城区核心作用,提升临桂区游客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将雁山区打造为新的旅游增长极。升级漓江黄金旅游带,联动发展湘桂走廊和西南通道两轴,做强做优阳朔、龙胜、兴安旅游三极,辐射带动周边县域旅游发展。打造百里漓东、峰林遗产、茶江生态、桂柳运河、龙脊风情、资江丹霞、湘江红色、灵渠古道等8条精品线路。”
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版”建设中,“一核”——— 桂林中心城区犹如一条项链上璀璨发光的宝石,“三极三带多点”如同星星点点的珍珠与碎钻,彼此相连又彼此辉映。以点带面,多点发力,桂林全域旅游的新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一核”:中心城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宜游宜居城市景区
“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景区分散在城市四周的旅游城市不同,桂林的许多精华景点景区都集中在中心城区,使得桂林中心城区可玩性、可看性大大提升。近年来,随着胜地建设的升级,桂林中心城区也在不断整合资源,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新地标,更加巩固了中心城区“一核”的核心地位。
我市通过启动靖江王府片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打造了漓江风光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独秀峰风光与藩王文化融合的“新王城”等一批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经典项目,开创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桂林模式。中外游客可在正阳东西巷感受桂林历史风貌,在逍遥楼远眺漓江美景,在独秀峰·王城景区了解桂林厚重的历史底蕴……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传承桂林历史文脉的新地标。沧桑的古城墙、气势恢宏的古楼、青砖翘檐的仿古建筑群,与摩肩接踵的中外游客共同构成一幅刻着历史文化印记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以至于荷兰游客比特感叹:“这里既古老又繁华,真的很棒!”
据史载,1000多年前桂林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护城河体系,加上原有自然水系,桂林城湖塘密布,水系发达,乘一叶小舟就可尽览全城秀色。如今,桂林通过实施“两江四湖”工程,把“两江四湖”景区与漓江风景区组合成桂林精华旅游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热捧。近年来,在“两江四湖”一期工程基础上,我市又实施了“两江四湖”二期工程,将“两江四湖”的水上游览长度由原来的12.6公里延伸到26.38公里,实现桃花江通航及“两江”与“四湖”的真正贯穿,从整体上实现桂林环城水系的完整循环,打造一个桃红柳绿、亭台楼榭遍布的桃花江旅游休闲度假区,再现桂林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山环水绕、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特色。
近日,临桂区出台《临桂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暨促进全域旅游开发扶持办法》,对在临桂区境内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实行真金白银的重奖,让大众的目光聚焦在这片新区的热土上。不仅是城市建设,新区的旅游发展同样红红火火。
7月4日,大批游客来到临桂区宛田瑶族乡“在水一汸”景区,感受东宅江古瑶寨的民俗风情和生态风光。《扶持办法》规定,新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的,奖励景区100万元;新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的,奖励景区500万元;新评定为国家AAAAA级景区的,奖励景区1600万元。这极大地激励了临桂区内景区景点的创“A”热情。“在水一汸”景区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进行国家4A景区创建工作,争取成为临桂区优惠奖励政策的首批享受者。临桂区以文旅融合为主线,扎实推进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打造更多富含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多元文旅产品,进一步丰富临桂旅游业态,吸引中外游客前来体验临桂之美。
“三极”:阳朔、龙胜、兴安各具特色、多元发展
以前游客来到桂林,大部分人会选择在市区和阳朔游玩。可如今,桂林市区与阳朔旅游“两极”之势已被打破。除了桂林中心城区,阳朔、龙胜、兴安因地制宜,把各自旅游特色发挥到最大化,形成多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阳朔县成熟的旅游经营模式已成为全国的典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阳朔旅游走出了—条“高大上”的路线,成为中外游客度假休闲的胜地。以桂林山水资源与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刘三姐”为基础打造的全国首个山水生态实景演艺项目《印象·刘三姐》,成为国内外山水生态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内涵融合发展的典范,形成引领全国旅游演艺业态发展新方向的“《印象·刘三姐》现象”。广西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原生态文化容量最大的旅游演艺品牌——— “桂林千古情”开业运营并持续火爆,月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文化旅游新地标。美丽的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荣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少农家乐凭借稀缺的风景资源、精美的装修、高端的服务,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入住。在阳朔骥马村,—家名为“红楼”的民宿藏在—排村民自建平房后面。它位于遇龙河畔,山环水映,背依原生态山林,旁有荷塘竹林,环境与艺术融为—体。据了解,这样的民宿每逢节假日全部订满,供不应求。像这样与时俱进、满足高端游客需求的农家乐,在阳朔如今越来越多。在阳朔,处处有景,处处是景区,很好地诠释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规模磅礴壮观……龙胜各族自治县以梯田闻名,在把“梯田牌”打好的基础上,近年来龙胜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度发掘和包装,龙胜各民族的原生态优秀传统文化、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梯田农耕文化等成为龙胜吸引游客的又一特色。以“赏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品龙胜各族百节风情”为主题的龙脊梯田文化节迄今已举办八届,少数民族群众佩戴民族头饰,身着民族盛装,演奏着民族乐器,唱着山歌,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让游客充分领略龙胜民族文化的风采。
在龙脊镇旅游特色小镇上,许多少数民族的土特产、工艺品和美食让游客驻足。这座保持了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小镇,正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旅游小镇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缩影。拥有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的龙胜龙脊古壮寨,也通过接待游客,焕发了新的光彩。越来越多的村寨吃上了“旅游饭”,民族歌舞表演、梯田农耕文化展示、龙脊稻作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向游客展示灿烂的民族文化。
6月29日,第二届灵渠秦文化旅游节在兴安县古灵渠河畔举行。中外游客沿着古灵渠南陡阁、分水塘、飞来石、粟家桥、秦文化广场、讲古堂、水街、秦皇宫等景区景点,一路饱览秦风民俗、秦腔戏曲、绝技变脸、婚礼民俗、秦女于归、秦女浣纱、秦翁唱晚等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领略了灵渠风光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了灵渠秦文化的独特内涵。近年来,兴安县在打造提升灵渠、乐满地度假世界精品景区的同时,开发了水街、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三米驿站”等景区景点,精心打造出著名的“米粉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提升了兴安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兴安县的乡村旅游同样风生水起。今年春节期间,兴安县严关镇马头山村的村民们仍然忙个不停。进村道路两旁是—个个种植草莓的大棚。透过塑料薄膜看去,大棚内游客们正在忙着采摘草莓,不时有欢笑声传出。“五星级农家乐”马头山庄热闹非凡,不断有游客进出。“中午所有的桌子都已经订满了,房间也订满了。”马头山庄的粟老板说,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断地接到订餐、订房电话。烤全羊、烤鹅、生态土鸡、禾花鱼、农家腊肉……桂北口味的农家菜让游客们大快朵颐。
“三带”:多点开花,呈现“大美桂林”
漓江黄金旅游带、湘桂走廊、西南通道“三带”把百里漓东、峰林遗产、茶江生态、桂柳运河、龙脊风情、资江丹霞、湘江红色、灵渠古道等8条精品线路串了起来,形成了旅游产品丰富、特色鲜明的多个旅游景点,无论是赏花赏景、休闲度假,还是品味美食,感受文化魅力,都让游客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定位为“美丽山水、生态田园、浪漫古镇、活力漓东”,全长约53公里,其中涉及灵川大圩镇7个村委26个自然村。经过这两年的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建设,这一方山水的景致与35公里长的旅游休闲彩色绿道相互缠绕,已经变成了漓江东岸的又一条“青罗带”。
如今,漓东片区1590多户居民的房屋实施了桂北特色民居风格风貌改造,沿线村屯绿化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飞檐微翘、白墙黛瓦的桂北风情民居与漓江风光相得益彰,既留住了青山绿水,又守住了乡愁。一个集美丽山水、生态田园、浪漫古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已经形成。
旅游开发不仅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不少乡村在旅游开发中引导农民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作物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制作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成为群众增收的项目之一。以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为例,灵川县在大圩创建古镇提香红提基地,雁山区确定碧岩阁至草坪公路沿线为提子、蓝莓、蔬菜等9个特色农作物采摘点。每逢收获季节,游客纷至沓来,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2018年,草坪回族乡、大圩镇、兴坪镇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了10%。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斜水村是红军长征进入广西的第一个村落,被称为“万里长征第一关”的清水关就在这里。现在,该村成为红色旅游热点。这里道路平整宽阔,鳞次栉比的瑶家民居点缀在绿水青山间。桂北湘桂走廊的兴安、灌阳、全州、资源、龙胜等县(自治县),厚重的红色文化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最好契机。“红色旅游+绿色乡村”“红色旅游+古城古镇古村”新模式,将“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了多条精品线路,为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3月,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成立,致力于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同年9月30日,“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成立,桂北五县联动,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串联旅游景点,全力打造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以实现“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
在西南通道旅游经济带上,荔浦、平乐、恭城等地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发展全域旅游。贵广高铁开通后,珠三角地区周末坐高铁到恭城度假的游客大幅增加。恭城良好的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油茶美食文化,都吸引着游客不断前来“打卡”。
“按照‘一核三极三带多点’的空间布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持续再升级,把‘景区旅游’变为‘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员化、全覆盖化,体现‘处处是风景’的良好态势,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