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旅游新闻:龙胜:红军精神引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_桂途旅游网

龙胜:红军精神引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网络转载 浏览 12954 推荐 185 评论 0 2019年11月29日
黄姚古镇旅游

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1934年12月5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资源与龙胜交界的老山界,分三路向龙胜挺进。在龙胜期间,敌人追击的步伐仍未停下,红军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以江口河口、光明阻击战持续时间最长,规模较大。

红三军团渡过桑江后,经牛头、崇林、大湾、凉坪等向江口、河口前进。这时,驻守瓢里的桂军第二十四师正向北推进,妄图在广南、平等一带截击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随即派出两个团到江口、河口布防,控制由石村通往平等的交通要道。

12月9日上午,桂军前锋第七十二团推进到石村。当晚,红三军团也派出部队在邓家坳警戒。两军警戒部队接触交火,打了一整夜。次日晨,红军警戒部队凭借雾气掩护,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掩护红三军团主力通过河口。下午6时,布防在独境的红军派出一部从左侧向邓家坳敌军夹击。敌军溃退,红三军团胜利通过江口、河口。

12月11日上午,桂军第二十四师由石村出发,兵分两路向布防在光明、独境的红军阻击部队发起钳形攻势。负责在光明村阻敌的红军部队凭借光明村有利的地形阻击敌人,掩护红三军团主力通过光明向庖田推进。布防在独境的红军阻击部队则采用“捉迷藏式”战术与敌军左路部队在孟公坳至独境后山一带纠缠了一天,使红三军团主力顺利通过独境、庖田向广南转移。驻防独境的红军阻击部队完成任务后,经宝赠、西腰进入湘西。江口河口、光明、独境阻击战激战三天三夜,在战斗中,有10余名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

江口河口、光明、独境阻击战的胜利,使红军主力顺利通过了龙胜东北部,蒋介石的“湘水以西作战计划”破产。12月11日,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部队先后经龙胜平等进入湘西南,而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避实击虚,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4日,红军部队陆续离开龙胜,历时19天的桂北征程宣告结束。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的胜利中,走向了新的更大的胜利。

民族政策深受群众拥护

龙胜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深受历代反动统治者压迫之苦,特别是1933年的瑶民起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各族人民对反动统治势力怀有刻骨仇恨。

红军进入龙胜时,正是桂北瑶民起义失败的时候。红军在瑶区安慰鼓励瑶胞,旗帜鲜明地支持瑶族同胞的革命斗争,并将一些镇压瑶民起义的地主豪绅当众枪决,为瑶民报仇雪恨;红军还开仓分谷,救济贫困百姓;号召苗瑶同胞团结起来,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并把部分武器送给了他们。

红军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真诚团结各族同胞。长征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红军将士要严格执行纪律,买东西用银元或铜板,不许用苏区钞票;买杂粮不买大米;不与各族同胞争井水、共厕所等。对于红军的严明纪律和模范行动,各族同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从心底里拥护这支“不一样”的队伍,是自己的队伍。

各族同胞以真挚的热忱和实际行动来支援红军。帮助红军架桥修路、当向导、筹粮筹款、保护收养伤病员等,有的甚至为支持红军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67岁的余家妹是泗水乡白面瑶寨村民,她从老一辈口中听说了不少红军故事。“红军大部队离开我们这里后,周家村龙尾组有一户人家收留了一个受伤的红军,把他藏在一个山洞里,每天送水送饭,上山采药。”“还有一次,一位落单的红军被敌人追击,经过一片玉米地。正在干活的瑶族同胞立即给他换上了我们的民族服装,藏身在玉米堆里,并找人穿上红军的草鞋,朝另一个方向跑去,引开了敌人。”余家妹心有余悸地说,这些举动当时如果被发现了,可是要被杀头的。

在江底乡建新村黄毛坪组,一个家族几十年守护无名红军墓的佳话流传至今。“一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耳朵被炸弹炸聋了,他也不会写字,村民们便把他收留在村里,并给他起名‘应聋子’。”一位建新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位红军战士在他们村里住了十几年,直到去世。一户村民把他安葬在家族墓地的旁边,后辈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年清明、春节都去祭扫。“村里的老人常常告诫后辈,永远都不能忘记红军对我们的恩情。”

红色遗迹犹在 精神代代相传

“红军岩上像条龙,岩石脚下草丛丛。红军留下好传统,瑶民永远记心中。”“唱支山歌大家听,红军路过我门前。红军过路刻下字,字上刻着保护我瑶民。红军走往岩底过,才有幸福日子到今天。”记者在位于泗水乡周家村的白面瑶寨,看到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载歌载舞,把红军的事迹编成一首首山歌,唱给游客们听。

“我们瑶民特别喜欢唱山歌,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游客也爱听我们唱。”周家村村委副主任龙回娟说,近年来,随着县、乡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一些红军长征时留下的遗址遗迹被重点修缮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当地村民想到了村口红军岩上的刻字,根据这个编成山歌唱起来。“希望游客在领略我们瑶族文化的同时,也能知晓发生在我们村里的红色故事。”

长征过龙胜,红军所宣传的革命道理,红军为穷苦人民所做的一件件好事,红军与各族群众的鱼水深情,红军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印在各族人民心中,化成了穷人的希望、革命的力量。红军离开后,少数民族同胞自发地将这些红色遗迹保存了下来,并通过立碑、石刻等方式纪念红军。85年过去,这些红色历史遗迹依然完好,犹如一座座历史丰碑,将红军的故事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平等镇是龙胜侗族群众聚居的最大乡镇。走进该镇的龙坪侗寨,一座写着“红军楼”字样的鼓楼便呈现在了眼前。鼓楼是侗族群众开会议事的重要场所,也是侗寨的象征。以红军来命名鼓楼,足以显示红军在侗族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85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务纵火案,在红军指战员的帮助下,大半个龙坪侗寨村才得以保存下来。“它原叫‘杨氏鼓楼’,当年红军走后,老百姓为了纪念红军,表达感恩,纪念红军帮我们救苦救难,就把名字改作‘红军楼’,审判国民党纵火特务的祠堂被称为‘审敌堂’,都成为本地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该村义务红色讲解员杨永善说,村民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后代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红军对龙坪的恩情。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乐江镇江口村,村口一座落成不久的鼓楼格外醒目。

今年农历三月三那天,江口村开展长征文化旅游区项目启动仪式暨江口鼓楼落成庆典主题活动。当地侗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聚一堂,通过芦笙雄狮迎宾朋、侗族传统上梁、“长征·侗韵”大型实景演出、侗家长桌宴、重走长征路和主题展等方式欢度“三月三”,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打造“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路子。昔日的穷乡僻壤、深山老林,如今也已经依托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让生活在此的群众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小康之路。

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的“红军岩”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天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时,在这块巨石上写下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标语至今依然清晰可辨。

白面瑶寨是典型的红瑶传统文化聚集地,也是龙胜最早开发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点之一。近几年,龙胜将白面瑶寨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点,利用当地“民族+红色”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发展旅游市场,对古民居进行了特色保护与改造,并引进企业在当地大量种植观赏花卉,形成一片独特的梯田花海,结合特色村寨的民宿、红色传承,书写了新的旅游篇幅。

如今的白面瑶寨,古朴的木制“半边楼”整齐立在半山腰的斜坡上,坡下是荷田和菊园,禽鸟相戏其间。很多村民做起了农家乐,一年超过数十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为白面瑶寨村民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当年,红军曾向当地瑶族群众许诺,要让大家“人人有田,个个有山”,如今村民们欣喜地说“红军当年许下的诺言实现了。”

“龙胜各族人民对红军有着深厚的感情。”龙胜县委书记周卉表示,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龙胜将一如既往地学习好、宣传好、继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化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使龙胜脱贫攻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文章标题:龙胜:红军精神引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文章地址:http://www.guitutour.com/news/guilin/5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桂林旅游景区
桂林漓江
桂林漓江
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
两江四湖
两江四湖
遇龙河
遇龙河
象鼻山
象鼻山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独秀峰王城
独秀峰王城
乐满地
乐满地
桂林千古情
桂林千古情
桂林旅游
南宁旅游